媒體素養|體驗主播+模擬節目拍攝 五邑鄒振猷學校參觀《經濟日報》培養媒體素養

升學教育

撰文: 王明芳

發布時間: 2024/05/21 13:10

最後更新: 2024/06/05 18:33

分享:

分享:

五邑鄒振猷學校參觀《經濟日報》,培養學生媒體素養能力。

當傳統報業轉型成為新媒體,新媒體是如何堅守新聞報道的專業操守及原則報道新聞?新媒體又如何運作?五邑鄒振猷學校小六學生5月20日到訪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集團參觀,活動歷時3小時,除了聽文字記者及攝影記者講解新聞工作者的運作外,透過體驗主播及錄影廠房模擬拍攝,提升學生媒體素養能力。

活動一:資深記者分享記者日常

記者分幾多種?記者的日常工作是如何?《香港經濟日報》資深記者向同學介紹香港經濟日報集團的架構後,再從自身的實際經驗分享記者的日常工作。分享者提及,記者分為電視台記者、文字記者及攝影記者,不同的記者的職能不同,例如攝影記者主要是用鏡頭去記錄新聞事件,文字記者是用文字報道新聞,而電視台記者則需要出鏡用聲音及畫面報道新聞等。

今次活動分享的記者擁有17年經驗,她分享記者的工作需要一絲不苟,包括要訪問前要進行詳細的資料搜集、訪問後撰寫新聞報道,最重要是做好資料核實,確保新聞報道内容無誤。

活動二:分組參觀直播室+體驗做小主播

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集團近年全力轉型發展電子傳媒,銳意發展網上傳媒、影片發展等,報業集團設有直播室,全天候直播不同類型的新聞資訊。資深新聞主播與同學分享直播室的設施,以及主播的基本技能,包括咬字發音、衣著打扮、臉部表情及坐姿等。

同學聽取資深主播分享後,再分隊參觀直播室,了解直播室的實際運作。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是分成4隊,每隊由5個同學組成,2個同學體驗做小主播即場播讀新聞,3個同學到控制室控制畫面播放,團隊合作完成屬於同學的新聞報道。

活動三:資深攝影記者講解鏡頭及的燈光運用

第三個環節是參觀《香港經濟日報》近年投資興建的大型錄影廠,由資深的攝影記者講解燈光技巧及鏡頭運用。負責今次活動講解的攝影記者擁有26年的攝影經驗,更屢次獲得新聞獎項,她首先同同學介紹攝影記者的日常裝備,包括定焦鏡、廣角鏡及長鏡頭在新聞活動中如何運用,並配合實際的例子深入淺出讓同學明白。此外,分享者也介紹了燈光運用的重要性,攝影是用光線進行的繪畫,利用光來發揮優勢,創造出設想的鏡頭。

活動四:參觀錄影廠+模擬節目拍攝

錄影廠主要是用來錄製不同類型節目,包括財經、生活及地產節目。第四個環節是同學分組模擬節目拍攝,在攝影師的指導下參與攝影師、收音師、燈光師、攝影記者、上鏡主播及受訪者,合作拍攝節目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《香港經濟日報集團》參觀到校服務

《香港經濟日報》現時推出參觀及到校服務,適用於《我的行動承諾2.0》學校媒體資訊素養,學校全方位學習,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不同項目,如有任何查詢可聯絡《香港經濟日報》的同事索取更多資料:

聯絡電郵:topick.mktg@hket.com

立即與52099011對話